扬城实体书店:“论斤卖书”路在何方?联商资讯中心
超市门口图书论斤卖。
核心导读
超市 论斤卖书 ,实体书店数量、规模都在缩水 究竟是买书的人变少了,还是购书模式已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改变?针对这些问题,昨天,进行了探访。
缘何 论斤卖书 ? 书籍销售实在不咋的
昨天,在我市某超市入口处看到,在一排货架上,随意堆放着各式各样书籍。古籍类、小说类、育婴类等,品种繁多。货架的宣传牌上标注着:10.8元/500g。原来,这些书籍都是 论斤卖 。从中随意拿出一本《诗经》,销售人员过秤后显示价格为12元。 这本书原价是32元/本。 销售人员说,现在论斤卖,折扣达到了3.75折。
还让工作人员称了其他几本相对薄一些的书籍,几本总价才18元左右,而原价要达到50元左右。 总体来说,书论斤卖优惠幅度很大。
针对如此方式卖书,不少市民认为是 贱卖知识 ,而商家则表示只是常规促销。
超市的销售人员解释, 这种活动之前商家经常做,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通常用这种方式会增加销量。
采访中一些市民表示,他们总觉得这样卖书是对知识的不尊重。 很早以前买书基本没享受过太多的折扣,买回去的书都要包层书皮,看的时候也很小心,一本书会看上好几遍。 市民张先生表示。
市民陈先生表示,或许这也是商家的无奈, 现在许多人都会从上获得信息,所以这些书籍可能是因为销量实在太不尽如人意,商家为了业绩,有时候或许也是迫不得已 。
扬城书市现状如何? 数量、规模都在缩水
就在超市图书论斤卖,直言如今买书者寥寥的同时,也有不少市民反映,扬城不少青少年都有寒暑假到书店看书的习惯,可如今扬城却找不到几家可以安心看书的书店。
今年上半年,大众书局从商场负一层调到了6楼,营业面积大概600多平米。 万家福商城一位工作人员介绍。曾经位于时代广场4楼的大众书局营业面积2500平米,是不少青少年寒暑假必呆的看书地。可现在大众书局虽然搬去了不远处的万家福商城,但营业面积却只有以前的1/4。
曾经位于大学北路的边城书店曾是扬城不少爱书人的淘书地,可是如今却不见了踪影。昨天与该书店老板王*取得联系,据他介绍,书店因为拆迁搬到了柳湖南苑一个小仓库内,并一度几乎失去了大部分顾客。如今又因为租金等各种原因,只能在老城区皮市街附近租了间民居对外营业。 没办法,门面店的房租太高,而现在书又不好卖。现在我的房租比以前至少低了50%,这才能基本保证收益与往年差不多。
市工商局登记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注有经营图书项目的私营企业中,2009年44家、2010年48家、2011年54家。登记处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些单位只是笼统具有经营图书的资格,但是目前这些单位未必仍然在销售图书类商品。
实体书店咋面临困境? 店、图书馆分流客户
其实不光是扬城的书市在缩水,全国范围内的实体书店都面临着经营的困境。 王*说。
相关资料显示,去年,全国著名的民营书店 光合作用 在北京关门;同样在北京,前年,曾经风靡一时的中关村第三极书局以亏损几千万元告终;在知识界享有口碑的北大南门 风入松 书店,去年夏天关门停业 据统计,最近4年来,全国已经有近万家实体书店相继倒闭。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如今除了 主动阅读 人群越来越少外,络成为冲击实体书店运作的关键原因之一。 我以前去书店,可现在经常在上买书,上买书比在实体店购买便宜不少,而且一些站还经常会有一些"返券"活动。 市民张女士说,购的大部分图书折扣力度在.5折,还能送到家门口。
从一家售书的店老板处了解到,之前他也曾是做实体书店的,但后来也转为售书籍。 图书利润薄,加上房租等成本上涨,实体书店发展确实有些困难。 该老板说,现在阅读也成为冲击实体书店的一股新生力量。
此外,随着如今我市图书馆的建设越来越好,馆藏书籍也越来越丰富,许多市民会选择去图书馆借阅读物。 如果图书馆有,借来看总比买要划算多了。 市民乔女士说。
实体店如何应对不景气? 转卖教辅书和二手书
针对购带来的书市不景气,扬城不少书店也在不断改变经营模式和书籍品种来求得生存。
留意到,现在学校周围能够生存下去的书店多以专业类和教辅书为主,考研、国考及中小学教辅材料成为主体。汶河路新华书店一负责人介绍,每天他们保持着七八万种书籍的容量,目前书店销售额占据第一位的还是教辅类。
在一些曾经以文学和文史类书籍为主的私人书店,如今也转向了络书籍销售和实体店古旧书籍的出售。 虽然转向可能会令生意好一点,但古旧书籍的来源却又成了我们新的难题。 这位老板说,同时为了保证人流量和利润,他们还新辟了二手书专柜,通过为市民寄售家中闲置的二手图书来与书主人分利。 (来源:扬州晚报 作者:何晶 安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