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经典电影——《无法触碰》。一位富豪在跳伞事故中落下终身残疾,管家为他找遍全球最专业的贴身护理,他都不要,最后,留下了一个看起来什么都不会、刚从监狱出来的街头混混。原因是,绝大多数保姆都觉得主人好可怜,唯独这位“混混"觉得主人跟普通人没什么两样,非常自然地和他开着粗俗笑话,丝毫不考虑他的感受。
同情或可怜身体有残缺的人——这绝不是我希望孩子学会的。这种同情,很廉价,它的背后,隐藏着一种优越感,说白了,是裹了糖衣的歧视。
但怎么让他学会更坦然地接受“残疾”的存在,更理性地认识这个群体?真正学会站在他们的角度,寻找解决办法,而不是站在自己的立场,擅自给对方按上“可怜”的标签?下面这个5分多钟的短视频,让孩子受益匪浅!
这是德国的一档节目,工作人员找来一群孩子,让他们去接触一些他们从未见过的高科技,而这些高科技,通通都是某种特定残疾缺陷的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让人感慨的是,当孩子们看到残疾人时,没有因为觉得奇怪而害怕或疏远,更不会觉得对方可怜。
他们说的最多的,是“好酷”!
而现场的残疾人,也没有一丝一毫自怨自艾,他们骄傲地展示着科技带给自己的改变。他们也觉得此刻的自己,“好酷”吧!
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让孩子从小拥有同理心非常重要。但同理心和同情心是两码事。
喜欢我,置顶阅读更方便哦~~
近期课程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