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贫困残疾人群补齐脱贫攻坚短板
贫困残疾人群由于劳动能力受限,承受着身心残疾、外界障碍和生活贫困等痛苦,一直以来都是深度困难群体中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脱贫攻坚纵深推进中一块不可忽视的“短板”。
赣州经开区湖边镇社前村是区机关党委挂点帮扶的联系村,自年底全部完成征地拆迁安置,全部纳入工业园区范围,大部分村民集中安置居住在赣港康居小区,所有村民已经“洗脚上岸”,居家形式上过着跟城市居民一模一样的生活。但也正因为征地拆迁,从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失去了土地,贫困残疾人群缺少谋生手段,收入来源有限,往往比一般的贫困群众更加缺乏脱贫的能力和信心。
据调查统计,社前村贫困户69户人中,因残致贫户数达到20户,占总贫困户数的28.98%。为切实把对贫困户的帮扶落到实处,赣州经开区机关党委驻村工作队将重点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一个不掉队”目标,多措并举补短板,尤其在增收、教育、保障等需求方面有针对性的帮扶,全面提升脱贫攻坚的精准性和满意度。
协助办理残疾鉴定
由于赣州经开区没有残联机构,贫困户办理残疾证必须先到章贡区残联领取申请表,再到赣州章江精神病学司法鉴定所进行残疾鉴定,鉴定流程周期较长,往往需要耗时3-5天,完成之后将鉴定意见交回残联。机关党委驻村工作队在遍访贫困户工作中,发现仍有极少数疑似残疾贫困村民,因自身抵触、医院检查等原因,无法享受到国家的残疾人优惠政策。
现年19岁的钟全江患有精神分裂症,其父亲钟定发告诉工作队:“小钟十分抗拒治疗,医院都需要数名派出所民警协助,发病2年多了,根本就无法进行精神鉴定。”针对这一情况,驻村工作队立即召集村两委进行研判商讨,决定由工作队开车前往残联领表办理手续,医院进行治疗,经过多次与鉴定所协商沟通,待患者治疗结束1个月后立刻进行鉴定。帮扶干部安抚钟定发说:“你小孩现在就安心治疗,等到鉴定的时候我们会开车陪同你一起过去,这次一定帮你解决问题,后续办理残疾证的事我们抽时间去办,就不用你自己跑了。钟定发说:“困扰我们多年的事情今天总算是解决了,现在党的政策就是好,为我们派来了办实事的干部”。
“送教上门”圆上学梦
精准扶贫,教育为先。家住社前村赣港康居小区的慧慧今年13岁,本该和小区其他小孩一样背着书包走进学堂,她却因为肢体萎缩只能靠康复机械行走,从未进过校门,长年由父母照看护理。
为此,机关党委驻湖边镇社前村工作队联合香江路小学教师开展送教上门,授课老师针对残疾儿童少年的活动能力、感知能力、认识能力、语言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从最基本的握笔认字、数数、画画开始,教给孩子们一些简单的文化知识,同时传授给家长一些简单的康复知识,让孩子们得到不间断的康复训练,让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帮扶干部形成合力,让送教活动发挥更大作用。慧慧的父亲拉着老师手说:“就凭你们每次到我家都戴着党徽,为我的孩子付出了那么多,你们说什么我都信、我都听。”慧慧也由原来每天只知道靠在沙发上盯着电视变成了每天看书画画的阳光女孩。
保障残疾人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减轻残疾儿童家庭沉重的负担,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同在蓝天下、共享阳光美。“有家庭教师真好!”这是社前村残疾儿童及家长的心声。
解决就业促增收
贫困户肖勇患有小儿麻痹症,腿脚行动不便,早前靠开三轮车送货维持生计,但由于搬不了重货,生意十分惨淡,如何找到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成为他最头疼的问题。年4月,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肖勇尝试开微店帮朋友卖养生鸭。由于宣传推广不够,开业当月仅靠朋友的介绍卖出了2只养生鸭。但肖勇并没有气馁,他通过朋友圈等渠道发布售卖信息,帮扶干部也帮忙推广,加上自己每单必送的态度,获得了客户们的一致好评。经过一年多的坚持,肖勇的微店生意渐渐好转,现在平均每天能接到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