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老师,第二步怎么做的?”“周老师,我的已经完成了,你来看看!”残障人士周传华俨然成为大家学习手工技艺的“老师傅”;肢体残疾的严春宏,每次做的汽车小挂件在义卖时都能销售一空……这些动人、励志的故事背后,离不开葛塘街道在辖区内营造起的爱残、扶残、助残良好氛围。
据悉,为帮助残障人士增加社会融入感、促进就业、提升技能,去年10月葛塘街道牵头成立了“米兔”(metoo)志愿服务队。志愿服务队成立以来,在促进残疾人就业、保障残疾人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街道也因此多次收到残障人士送来的锦旗。
强化基础工作健全服务机制
为切实提升残疾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街道打造了“五个一”残疾人服务模式,即由街道社会事业办主任统筹残疾人整体工作、解决残疾人工作难题;社工站1名专业督导提供残疾人社会工作咨询与辅导;每个村居配备1名残疾人社工全力保障政策福利落实到位、1名残疾人专委协助村居社工及时走家串户代表残疾人利益、反应残疾人诉求、解决残疾人基本问题、1个残疾人之家提供托养和康娱、就业等一条龙服务。“五个一”模式的实施,不仅使长期在家的残疾人走出了家门,开拓了视野,也增进了残疾人与残联工作人员的感情,让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提升了残疾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营造了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培育专业组织提供精准服务
街道全力落实残疾人政策福利,在公益创投项目、残疾人之家运营服务、机构自我造血等多方争取资金,每年投入超百万元,吸引了一批优秀社会组织来到葛塘服务残障群体。
目前街道4家残疾人机构除提供居家托养、康复训练、日间照料、社会融入等基础工作外,还各具侧重和特色。康悦残疾人之家在城市社区探索通过读书交流、心理辅导、社工咨询等方式聚人心、汇民生。心悦残疾人之家在农村片区探索上门探访、康复理疗等服务。希望残疾人之家接收智力和精神残疾人士20多名,配备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精神专科医生等,共同为身心障碍者提供自我管理、社会融合、模拟家庭训练、家庭康复等服务,该机构曾在年被评为江北新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站。星星荟儿童发展中心致力于服务2-14岁自闭症、发育迟缓、语言障碍、行为偏差等儿童,为他们量身定制训练方案、提供家庭专业训练与辅导,成为辖区孤独症定点康复机构。
残健深度融合打通助残“最后一公里”
残健共融是残疾人更好融入社会、更快自立自强的最佳途径。葛塘街道以融合健全人和残疾人需求为导向,为弱势群体提供无障碍公共设施,创新设计消除歧视的各类活动,提供上门服务与出门融入社会相结合,引导全街共同关心、尊重、理解、帮助残疾人,保障残疾人权益。
日前,一场别开生面的助残主题活动在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拉开帷幕。活动中,来自新区残联的工作人员从保障、康复、就业三个模块为残疾人朋友们解读残疾人合法权益政策,并通过交流互动,为残障朋友答疑解惑,鼓励他们自主择业、自主创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活动还邀请了残障人士周传华来到现场,为大家展示自己制作的手工艺作品,一件件精美的作品折射出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风貌,感染了现场所有的残障人士,他们也纷纷加入到制作手工蹴鞠球的活动中来。看着大家互帮互助,全身心投入缝制,脸上都洋溢着微笑和认真,让街道助残人士更加坚信,每一位残疾人身上都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性,要积极引导他们走出来,收获更多的美好。
下一步,葛塘街道将奋力发挥“党建引领、残联牵头、社会组织参与”的效果,整合各类资源、加强宣传力度、构建残疾人服务“朋友圈”,引导辖区残疾人从自助、互助到助人的角色转变,努力托起托起名残疾人“稳稳的幸福”。
素材来源
葛塘街道
编辑
郑好
发布
苗鑫
审核
刘云涛